2010-03-18

如今回過頭來看,在那種危機時刻:千萬億日元瞬間消失

原題:日本經濟泡沫破裂20年祭:千萬億日元瞬間消失
「如今回過頭來看,在那種危機時刻,為了讓市場能夠安心和理解,毫不猶豫地果斷實施一些政策是必要的。在此之前,日本政府總是小打小鬧,推出一些不痛不癢的政策,結果沒有能夠阻止事態的惡化。」

----日本首任財務副大臣村上誠一郎
56歲的木村如今供職於旅日媒體人徐靜波的報社中,拿560萬日元的年薪,租房住,不過每月還要還6萬日元的房貸。

1973年4月30日,在新宿的大商场里人流熙攘。这时的日本国民人人都觉得口袋有钱,信心十足。

2001年 3月23日,東京街頭,在幫助失業者尋找臨時工作的機構門外擠滿了求職的人。
這位沒有自己的房子卻還要每月還房貸的中年人,在20多年前供職於另一家大報社,當時的年薪有1000萬日元,並且在1987年買下了位於東京市中心的售價9000萬日元的三居室公寓。
木村並不傻,他算了一筆賬:房價是9年的收入,完全承受得起;更重要的是,這套公寓3年前(1984年)還只賣6000萬,3年漲了三成。而在日本經濟一片大好的形勢下,房價當然還會漲的。
木 村當然沒有預料到----即便是當時很多的經濟學家可能都沒有預料到----這種盛世景象僅僅在3年後就一去不復返了。而木村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工資一路 下跌直到被裁員,無法償還貸款於是公寓被銀行沒收。「木村後來跑到我這裡工作。他把公寓還給銀行時,還欠5000多萬。這5000多萬他直到現在還在還。 上次問他現在那房子能賣多少錢,他說,『2500萬左右。』」徐靜波稱。
這是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一個縮影。
而除了千千萬萬的 木村,另一個受打擊最大的則是日本的銀行業。由於地價、股市的暴跌,以土地和股票作為融資擔保令銀行出現大面積壞賬。一名住友銀行前支店店長告訴記者,泡 沫破滅以後,住友銀行的不良債權達到1萬億日元。「後來,即使一年能夠掙2000億,但這2000億則不得不拿來處理不良債權,這種情況持續了很久。」
從 1989年開始,日本銀行開始緊急提高利率。緊接著,大藏省又頒布遏制相關產業融資的法令。這一系列組合拳令所有的銀行和企業都措手不及,而消費者的恐慌 也由此開始,市場信心一瀉千里。1989年底,日經指數在達到史上最高點38915點後開始急轉直下。而不動產價格也在1990年3月達到最高點後開始走 下坡路。


這一切僅僅是開始。在這之後的若干年裡,無數的房地產公司、建設公司、金融機構相繼倒閉,銀行的不良債權猛增,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完全崩潰,日本經濟狀況陷入空前惡化。
日本首任財務副大臣村上誠一郎在回顧這一過程時向記者表示:「當泡沫吹大以後,應該一點點擠掉。就像一個吹大的氣球,你一下子用針去戳它的話,它必然會爆掉。」
出手時機總是錯的
1990年3月,時任大藏省銀行局局長土田正顯向日本央行下達了名為《關於遏制土地相關融資》的指令,要求日本銀行立即收緊金融政策,並通過監督商業銀行來限制不動產業的融資。
原《朝日新聞》編輯委員會委員山田厚史當時正擔任《朝日新聞》金融記者,山田告訴記者,當時下達的這條指令禁止商業銀行向不動產公司、非銀行金融機構、建設公司提供更多的貸款;同時,禁止銀行本年度的貸款額超過去年。而在這前後,日本銀行都相繼提高了利率。
突 然收緊的金融政策導致房地產開發融資困難。這時就出現了一個叫做「住宅金融專門會社」的機構,日本人把它簡稱為「住專」。政府禁止銀行向房地產開發商貸 款,而從日本農林協會貸款的「住專」不受影響。於是,大家便一窩蜂地湧向「住專」。而後來的事實證明,「住專」並不是什麼「靈丹妙藥」,而是「毒藥」。當 市場信心失去後,從「住專」貸出去的款項注定有去無回。正因為如此,有大量壞賬的「住專」成為日本政府首先不得不動用公共財政救濟的對象。
由於中央緊縮的財政政策以及市場信心崩潰,日經指數在距離峰值僅僅9個月之後的1990年10月1日,已經跌到只剩20000點,縮水了一半。
「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覺得不可思議。政策該出手時不出手,該緩進時卻冒進,每個決策的時機都是錯誤的。」村上誠一郎說。他指的是當初泡沫膨脹初期的時候便應該提高利率,而在泡沫已經吹大的時候則應該慢慢擠掉,甚至在這一過程當中應當適時降低利率。
一步錯,步步錯。錯過了在泡沫產生初期靠提高利率控制膨脹的機會,最終迫使日本政府不得不在1989年「粗暴地戳破」這個泡沫。
「因 為這時候泡沫加速的壓力已經空前巨大。所以,採取緩和的緊縮政策是起不了作用的。」 日本銀行原北京事務所所長瀨口清之說,「貨幣政策的時機和強度與經濟變化的速度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得看清市場情況、或者參加市場的人的感情才能夠判斷。這 不是能夠計算出來的,這是藝術。這是和市場的對話,或者說是和國民的心情的對話。」
泡沫破滅與其說是一種經濟現象,不如說是一種社會現象。 「雖然現在都說泡沫破滅是從1990年開始,但是這是回過頭看才知道的。而在當時,根本就不知道泡沫已經開始崩潰。當時我正好去了倫敦,1991年回來 的。我只是簡單地感覺整個大環境變了,但並沒有意識到那是因為泡沫破滅了。」山田說。
1000萬億日元瞬間消失
村上誠一郎告訴記者,粗略估計,日本在泡沫經濟頂峰到國外購買房地產,又在崩盤後低價拋出導致的損失有兩三百萬億日元。而在日本國內,光土地的價值就消失了800萬億日元。
「現在國民的總資產是1450萬億日元,但在股價最高的時候,總資產有2400萬億左右。也就是說,泡沫破滅後,1000萬億瞬間消失了。而這些,都只有靠財政來彌補,因此日本財政出現了大量赤字。」村上說。
日 本銀行也被迫開始大規模的兼併。「如今走在東京的街道上,會看到許多名字複雜的銀行。比如東京三菱UFJ銀行,便是由東京銀行、UFJ銀行和三菱銀行合併 的。三井住友銀行則是由三井銀行和住友銀行合併。而瑞穗銀行是由原來的富士銀行、大和銀行和櫻花銀行合併。它們這才成為日本現在的三大銀行。」徐靜波說。 而更多的銀行則沒能擺脫破產的命運。


多年以後,研究日本泡沫問題最知名的權威學者野口悠紀雄教授這樣概括這段歷史:「日本最大的教訓,就是不要陷入曾經有過的那種拒絕相信的狀態。泡沫期間,人們不相信價格會下跌。歷史已多次證明,這是錯誤的。」
從宮澤到小泉:日本為壞賬埋單之路
「宮 澤喜一是一個天才。無論是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的人,還是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都承認他是一個傑出的人才,是精通財政和金融的職業選手。然而作為政治家, 他明顯缺乏足夠的手腕和力量。這是1990年代初的一個悲劇。」一名專跑金融的日本記者這樣描述日本經濟崩塌伊始的時任日本首相。
宮澤喜一的悲劇不僅是他個人的,更是日本經濟的。
泡 沫破滅所產生的大量銀行壞賬對日本金融系統造成了最直接也最致命的打擊。1991年起擔任日本經濟企劃廳長官的野田毅告訴記者,當時的宮澤政府完全意識到 問題的嚴重性,野田提出的通過公共財政解決銀行不良債權的提議也獲得宮澤的支持,但在民意決定一切的日本政治中,計劃受阻。
直到1997年之後,隨著經濟形勢的全面惡化,終於在現實面前轉變了思想的日本社會才開始允許政府將野田提議付諸實施。然而已是事倍功半。
「直到本世紀初,日本銀行壞賬問題依然嚴重阻礙著日本經濟的發展。」日本第一勸業銀行原支店營業課長宮本孝對東方早報說。
遲到的國家救助
動 用公共財政拯救商業金融機構在1990年代初的日本沒有先例。從日本經團聯到經濟學家,都異口同聲地反對以納稅人的巨額負擔為代價對銀行實施國有化管理, 謂之為「艦隊保護主義」(政府過度保護企業)政策的延續。在聲勢浩大的輿論面前,宮澤政府最終沒能實行處理不良債權的根本之策。
數年之後,面對出現大量不良債權的住宅金融專門機構,日本政府終於實施了第一次國家財政救濟----6800多億日元。然而該舉動受到輿論猛批,政府進一步救濟商業銀行的計劃再次擱淺。
1997年,亞洲金融和貨幣危機全面爆發。這時候,日本人才真正理解不良債權的深刻危險性。1998年,政府終於向21家銀行注資2萬億日元。
然而,按照日本銀行原北京事務所所長瀨口清之的話說,「由於這一處理來的太遲,需要投入的資金和精力和1990年代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重創日本,饜足美歐
2001年4月,小泉純一郎就任日本新一任首相。「當時小泉政權宣佈,到2004年財年為止,集中處理不良債權。所謂集中處理,就是在兩年時間內,必須把不良債權減半!」宮本孝說。
於是,以歐美基金為背景的債權回收公司出現了。
「到2000年以後,銀行的債權基本上已經沒有收回的可能,而債權回收公司看中的就是這一點。」宮本說,「於是他們跑來用匪夷所思的價格購買這些債權。一個億的債權100萬日元就買下來。到後來,銀行甚至把債權捆綁銷售。不值錢的債權直接標價1日元。」
債權回收公司在之後就開始攬金過程。「他們跑到貸款人那裡表示,只要500萬,你那一個億的貸款就一筆勾銷了。老百姓也不懂什麼政策,只想,原來一個億到死都還不了,現在只要還500萬,於是就傾盡積蓄或者從親戚那裡借。」債權公司便通過賺取差價。
「這 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麼銀行不直接把債權以500萬的價格賣給貸款人呢?一點沒有經濟常識的人也會覺得奇怪。」宮本接著說道,「但沒有辦法,日本法律行不 通,債權只能出售給第三方。」大量的外資基金便是在這時候一下子湧進日本的。「正因為如此,竹中平藏到今天仍然背負著罵名。」宮本說。
日本原經濟企劃廳長官野田毅:「日本沒法學中國動用 國家財政力量挽救經濟」
1991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第二年,野田毅就任經濟企劃廳長官,他極力提議用國家財政的力量來處理不良債權,然而卻並不能被國民所理解。直到多年之後,這一提議才最終得以執行。


但一切為時已晚,日本政府不得不花更多的錢和精力去處理不良債權。如今擔任眾議院議員、日中協會會長的野田毅至今依然耿耿於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多次強調,在經濟運行中,僅通過民間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須得動用國家財政的力量。
東方早報:1991年您為了挽救日本經濟,制定和實施了哪些政策?
野田毅:真的很巧,我正好是在那時候就任經濟企劃廳廳長,當時日本泡沫經濟已經開始破滅。但現在回想起來,我並沒有取得應有的成功。
我 那時最堅持的一個提案便是,運用公共資金,運用稅金,即國家財政來處理銀行大量的不良債權。然而,雖然我竭力推薦這一政策,但是由於我並不是最終決策者, 這一政策沒能實行。那時,日本民眾對於運用自己的稅金來拯救私有商業銀行還不能夠認同,而作為民主國家,日本的每一個決定都必須以民意為基礎。
東方早報:但幾年後,這一提議最終還是施行了。
野田毅:但已經遲了,那時泡沫的破滅已經給日本經濟帶來了極大損害。
如果政府能夠在泡沫破滅初期就採取這種方法,可能只需要相對更少的錢和精力去處理問題。然而,錯過最佳時機的拯救,雖然花了好幾倍的資金和精力,卻還沒有換來好的處理結果。這也是日本到今天都沒有恢復元氣的原因之一吧。
東方早報:如今再反思,有什麼教訓?
野田毅: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經濟政策的執行,僅通過民間力量是不行的,必須動用國家財政的力量。在某一個陷入困境的領域,投入公共資金進行拯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次金融危機後,中國政府動用大量財政資金來進行經濟刺激計劃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及思考。
回 顧當時日本政府遇到的來自民眾的阻力,說到底,這是一個有關政治制度的問題。我個人的觀點是,從這一經歷來看,中國的政治體制有其優越性,中央具有強大的 宏觀調控能力,有時候可以擺脫一時的干擾,而去做宏觀上、長期來看正確的事情。這方面美國也做不到,「資本主義萬能說」在這種場合變得沒有說服力。
從 金融世界也可以透視政治制度。我個人認為,政治制度沒有絕對的標準,應當適合自己的國情。中國共產黨曾經很認真地研究了日本的政治體制,希望能夠實現像自 民黨一樣既有民主又能實現長期的執政。但是,最終還是得選擇一條自己的道路,在不斷變化的形勢面前進行及時的調整。適合自己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
溯源
日本20年復甦之困:政治拖了經濟的後腿?
為什麼泡沫經濟破滅20年之後,日本卻沒能成功復甦?日本央行原北京事務所所長、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幹瀨口清之和旅日華人學者徐靜波不約而同把矛頭指向了日本的政治體制和政客。
「日本政治家變革乏力」
瀨口清之
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幹
日本遲遲不能復甦,最大的問題在於政府。日本政府的效率太低。
從明治維新到二戰,日本發展比較快。那時候日本底子薄,政治家拚命考慮怎麼改變自己的國家,所以制度變,經濟變,很多方面都在變化。但是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日本政治家變懶了,不能夠順勢而為。
舉 個最簡單的例子,從1980年到去年的預算為止,差不多30年來,日本預算對農林水產省、文部科學省、防衛省、外務省等各個省的分配率從來沒變過。對於很 多不合理的制度,政府也無作為。比如交通和醫療。現在日本地方醫院的經營非常不好,多半醫院面臨倒閉,因為沒有職業的經營者,管理醫院的都是醫生,經營得 亂七八糟,而政府又不允許企業家管理醫院。農業也一樣。日本政府不許一般企業經營農業。1970年代前,這個問題不算太大,因為很多農民來到城市,在公司 工作。但到1980年,日本國內產業結構的變化結束了,開始國際化、市場化了,這時候應該允許企業來經營農業了。
 
再比如,官員一直控制、指導企業,現在這個制度已經不合適了,因為只有依靠市場的力量才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豐田公司的危機,他們自己會解決,沒必 要干預。但是日本政府就是不明白這點,這對產業的發展非常不好。要是企業能夠自由參與這個市場的話,日本的農業水平早提高了,醫療水平也早提高了。中國都 開始農業的企業化了,中國的制度已經比日本先進了。日本真應該覺得不好意思。當然,政府也有需要干預的地方。但政府應該干預的地方只有三處:一個是貨幣, 一個是安全保障,一個是外交。
當然,這些只是表象,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日本政府失去了目標,同時也失去了模本。
從明治維新以 來,日本都在追趕先進國家,這是日本最重要的國家目標。二戰結束後,「強兵」的目標沒有了,但是「富國」仍是日本不變的目標。到1980年代前半期,經過 120年左右的時間,日本差不多已經達到了這個目標。日本進入G7集團、1985年簽署《廣場協議》,都證明日本是一個先進國家、經濟大國。以前日本的國 家目標有模本,企業學習經營的時候看美歐,政府學習國家治理的時候也看美歐。但是追上了以後,突然沒有榜樣了。
這時日本應當學會「自主創新」----中國也用這個詞,主要是對企業----但是現在日本政府需要這樣的說法。
自主創新需要政治家的變化,因為官員聽從政治家的指揮,並加以執行。在中國,鄧小平開始了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江澤民提出了「三個代表」,胡錦濤重視「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這些變化值得日本深思,因為大的方針的適時改變是政治家的責任。
「日本政治力太軟」
徐靜波
旅日媒體人
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為什麼不能迅速復甦?最大問題在於日本政治混亂。
美 國在泡沫經濟崩潰以後五年就開始復甦,因為它實行的是總統制。總統有很大的權限。日本呢?鳩山躺在床上說,明天我在這裡修一條道路,沒用。因為他這個方案 得拿去給執政黨討論,執政黨討論後還得拿到國會去討論。國會會問,你為什麼要修這麼個道路,你得給我講清楚。這個理由得講得通,還得告訴國民,讓國民也覺 得有道理,這個路才能修。
日本是國會內閣制,也就是說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只有提案權,沒有決定權,最後提案要國會通過,所以日本為什麼講究在國會佔多數議席還是少數議席,因為只有多數才能夠保證執政黨的任何決議都能夠獲得通過。
泡 沫經濟崩潰以後,日本的政界也隨之崩潰。1992年,東京佐川急便事件導致金丸信議員辭職,小澤一郎帶著一幫人從自民黨離開,成立新生黨,舉起了政界整編 的大旗。細川政權誕生宣佈日本55年體制崩潰,此後細川首相又閃電辭職,羽田孜政權也沒擺脫短命的命運,在此之後,日本換首相跟走馬燈一樣。所以這20年 當中日本政局一直處於動盪之中。政局一動盪,老百姓心就散了。政府也無法來實行一整套的經濟復甦計劃來指導日本企業、日本經濟。
小泉純一郎在任五年半屬於戰後比較長的,他也實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為什麼一些改革改不下去?因為日本每一個政治家在國內都有自己的地盤和切身利益,所以改革就會遇到很大阻力。而且日本議員是民選的,一個日本地方的市長敢於和首相吵架,而首相沒有權利把他免掉。
這 與中國形成了明顯對比。我去年在日本出版了一本書叫《株式會社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的執政黨為什麼能夠通過30年改革開放取得很大成就,這是日本必須反 思的。這是中國的優勢,日本沒有這個優勢。所以,日本泡沫經濟崩潰以後,國家不能快速復甦,就是因為它的政治太「軟」。

沒有留言: